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三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zǎn sān jí wǔ攒三集五 | 见“攒三聚五”。 | 冰心《寄小读者》十一:“忆起昨夜那些小孩子,接过礼物,攒三集五,聚精凝神,一层层打开包裹的光景。” |
sān děng jiǔ gé三等九格 | 犹三六九等。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62回:“孟玉楼道:‘娘,不是这等说,李大姐倒也罢了,没甚么倒吃了他爹恁三等九格的。’” |
sān shī bào tiào三尸暴跳 | 形容人气愤到极点。 | |
zhāng sān lǐ sì张三李四 |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百丈恒禅师法嗣》:“问:‘如何是佛?’师曰:‘张三李四。’” |
yī jǔ sān fǎn一举三反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后以“一举三反”指善于推理,能由此及彼。 | 《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guī yī sān bǎo皈依三宝 | 皈依:归顺,依附;三宝:指佛、法、僧。指信奉佛教,遵守戒律。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9卷:“今吾事已毕,少不得皈依三宝,以了终身。” |
sān shí ér lì三十而立 | 指人在三十岁前后有所成就。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
sān lín sì shè三邻四舍 | 泛指邻居。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王三老闻知此事,率了三邻四舍,提壶挚盒,都来庆贺,吃了好几日喜酒。”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suì hán sān yǒu岁寒三友 |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 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tiáo sān wō sì条三窝四 |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 |
liù jiē sān shì六街三市 | 六街:唐代长安城中的六条大街;市:集市。泛指大街小巷。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六街三市通车马,风流人物类京华。” |
gé sān chà wǔ隔三差五 | 比喻时常发生 | 萧红《回忆鲁迅先生》:“牛奶,鸡汤之类,为了医生所嘱也隔三差五地吃着。” |
huì cháng sān chǐ喙长三尺 | 喙:嘴。嘴长三尺。形容人善于辨说。 | 庄周《庄子 徐无鬼》:“丘愿有喙三尺。” |
tiǎo sān wō sì挑三窝四 |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5回:“那平姑娘又是个正经人,从不会挑三窝四的。” |
sān lǎo wǔ gēng三老五更 |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 《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
sān cháo yuán lǎo三朝元老 | 元老:资格最老,声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现在用来指在一个机构里长期工作过的资格老的人。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章帝纪》:“行太尉事节乡侯熹三世在位,为国元老。” |
sān lǎo sì shǎo三老四少 | ①老少众人。②方言。称参加青帮的人。犹言老少爷们或兄弟爷们。 | |
èr dì sān wáng二帝三王 | 二帝:唐尧、虞舜;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指古代帝王。 |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昔在二帝三王……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 |
èr mǎn sān píng二满三平 | 同“三平二满”。 | 宋·陈亮《三部乐·七月送丘宗卿使虏》词:“小屈穹庐,胆二满三平,共劳均佚。” |
èr sān jūn zǐ二三君子 | 犹二三子。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汉书·楚元王传》:“故下明诏,试《左氏》可立不,遣近臣奉指衔命,将以辅弱扶微,与二三君子比意同力,冀得废遗。” |
èr sān qí jié二三其节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 |
héng sān shùn sì横三顺四 | 见“横三竖四”。 | 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一章:“办公室的床上、桌子上、地上,横三顺四地睡着人。” |
shì bù guò sān事不过三 | 谓同样的事不宜连作三次。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 |
sān wǎ liǎng shě三瓦两舍 |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因帮了一个生铁王员外儿子使钱,每日三瓦两舍,风花雪月,被他父亲开封府告了一纸文状。” |
tiāo sān jiǎn sì挑三拣四 |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
sān chā wǔ cuò三差五错 | 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 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
ràng sān ràng zài让三让再 | 见“让再让三”。 | 康有为《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夔龙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
liǎng dào sān kē两道三科 | 说三道四,花言巧语。 | 元·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谁听你两道三科,嚷似蜂窝,甜似蜜钵。” |
wáng qín sān hù亡秦三户 |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 《史记·项羽本纪》:“夫秦灭六国,楚最无罪。自怀王入秦不反,楚人怜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
sān xǐ chéng guó三徙成国 | 见“三徙成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
dé qí sān mèi得其三昧 | 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 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
yè bàn sān gēng夜半三更 |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半夜。指深夜。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八回:“那一个?夜半三更,大呼小叫。” |
tiāo sān jiǎn sì挑三检四 | 见“挑三拣四”。 | 金近《穿花裙的狼》:“你这孩子,没有你弟弟乖,挑三检四的。” |
sān zhī shǒu三只手 | 扒手,小偷。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8章:“庙会期间上布施的人不断头,得有个人来监视‘三只手’。” |
jiá shàng sān háo颊上三毫 | 同“颊上三毛”。 | 清·张岱《右匮书自序》:“至其论赞,则淡淡数语,非颊上三毫,则晴中一画。” |
sān quán liǎng jiǎo三拳两脚 |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三拳两脚,和大虫敌斗,把大虫登时打死了。” |
sān quán èr jiǎo三拳二脚 | 形容不多几下拳打脚踢。 | |
yī kǒu sān shé一口三舌 | 比喻唠叨、话多。 | 汉·焦延寿《易林》卷十:“一口三舌,相妨无益。” |
sān qiú sì gào三求四告 | 再三求告。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嫌我不好,谁叫你们瞎了眼,三求四告的,跑了我们家做甚么去了?” |
sān zhēn jiǔ liè三贞九烈 |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 |
zhǎng nián sān lǎo长年三老 | 古时指船工。 | 唐·杜甫《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
hóng rì sān gān红日三竿 | 指日高三竿;天已大亮;时候不早了;也作“日上三竿”。 | 《南齐书 天文志上》:“日出高三竿,朱色赤黄,日晕。” |
mèng mǔ sān qiān孟母三迁 | 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 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
sān xīng zài hù三星在户 | 表示新婚之喜。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楚,三星在户。” |
cǎo lú sān gù草庐三顾 |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 三国 蜀 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chuí xián sān chǐ垂涎三尺 | 垂:东西的一头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长。原形容嘴馋到极点。现多形容见了别人的好东西就眼红;并极想弄到手的贪婪样子。 | 唐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人,略得麋麂,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 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
qī sān mán sì欺三瞒四 | 一再欺骗隐瞒。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一闻之时,心头火起,大骂尤辰无理,做这等欺三瞒四的媒人,说骗人家女儿。” |
shuō sān dào sì说三道四 | 道:说。指任意乱说乱讲;惹是生非。 | 清 崔灏《通俗编 言笑》:“莫学他人不知朝暮,走启蒙乡村,说三道四。” |
sān lìng wǔ shēn三令五申 |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
rì gāo sān zhàng日高三丈 | 犹日上三竿。 | 明·汤显祖《南柯记·录摄》:“日高三丈,还不见六房站班,可恶可恶!” |
sān zhān sān běi三战三北 | 北:败逃。打三仗,败三次。形容屡战屡败。 | 《国语·吴语》:“吴师大北。越之左军右军,乃遂涉而从之,又大败天没。又郊败之。三战三北,乃至于吴。” |
bā sān lǎn sì巴三览四 |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 元 萧德祥《杀狗劝夫》第四折:“我说的丁一确二,你说的巴三览四。” |
yǒu sān yǒu liǎng有三有俩 | 谓有富馀钱财。 | |
sān zāi bā nàn三灾八难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 |
sān mù sān xūn三沐三薰 | 再三沐浴熏香。表示郑重或虔敬。亦作“三沐三熏”。 | 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綦宋礼启》:“重归畎亩,更须三沐三薰。” |
sān shǐ dù hé三豕渡河 |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讹误。 | 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
dú shū sān dào读书三到 | 形容读书十分认真。 | 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紧。” |
sān tóu liǎng rì三头两日 | 三二天。形容时间相隔很近。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一切日用盘费,三头两日俱是通州差人送来。” |
sān huí jiǔ zhuǎn三回九转 |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 清·李渔《奈何天·逃禅》:“诵真经三回九转,敲钟磬动地惊天。” |
sān dié yáng guān三叠阳关 | 即《阳关三叠》。琴曲。琴谱以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增添词句,抒写离别之情。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三次,故称“三叠”。后泛指送别的曲调。 | 宋 周邦彥《苏幕遮》词:“《三叠阳关》声渐杳。断雨残云,只怕巫山晓。” |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此地无银三十两 | 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 | 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
qiān sān chě sì牵三扯四 | 牵:牵连;扯:拉。牵扯其他的事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3回:“罢,罢,罢。你不能拿了金凤来,不必牵三扯四乱嚷。我也不要那凤了。” |
sān huái jiǔ jí三槐九棘 | 《周礼 秋官 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后以“三槐九 | 《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
sān zhì wǔ cāi三智五猜 | 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
sān huáng wǔ dì三皇五帝 | 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 |
sān cháng sì duǎn三长四短 | ①同“三长两短”。②犹闲话,坏话。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3回:“若再有三长四短,叫为兄的回去,怎生见你令尊令堂之面?” |
yī chàng sān tàn壹倡三叹 | 指一人歌唱,三人应和。 | 《礼记 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 |
lǚ cì sān fān屡次三番 | 屡次:多次;三番:许多次;一次又一次。反复多次。形容次数或回数很多。 | 瞿秋白《乱弹 一种云》:“那云为什么这样屡次三番的摧残光明?” |
sān fān sì fù三翻四复 | 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 |
yī mù sān wò fà一沐三握发 | 沐:洗头。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 | 汉·王充《论衡·书解》:“周公一沐三握发,为周攻法制而周道不弊。” |
sān zhé qí gōng三折其肱 | 肱:手臂。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
lián sān bìng sì连三并四 | 同“连三接二”。 | 老舍《赵子曰》第十九:“赵子曰一声不发,只连三并四的磕瓜子。”又《二马》第四段三:“李子荣拉住马威的手不放,连三并四的说:‘谢谢你!’” |
sān nián huà bì三年化碧 | 指忠心不泯。 | 先秦 庄周《庄子 外物》:“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
lā sān chě sì拉三扯四 |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愿意不愿意,你也好说,犯不着拉三扯四的。” |
wěn chī sān zhù稳吃三注 | 四人赌博,一个人赢三个人的赌注。比喻凭空的大量收获。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6回:“他们辛苦收拾,是该剩些钱粘补的;我们怎么好‘稳吃三注’呢?” |
tuī sān dàng sì推三宕四 | 推:推诿;宕:拖延。形容一再推诿拖延。 |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原来仓樵欠了米店两个月的米账,没钱还他,那店伙天天来讨,总是推三宕四,那讨账人发了急,所以就吵了起来。” |
wǔ duǎn sān cū五短三粗 | 形容人身材矮小但很粗壮。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三回:“姓陈名叫大勇,年有三十五六岁,生的五短三粗,相貌魁伟。” |
sān shěng wú shēn三省吾身 | 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来检查自己。一说一日反省三次。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亦作“吾日三省”。 | 《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
liǎng tóu sān xù两头三绪 | 形容心意烦乱。 | 元·白朴《墙头马上》第四折:“都则道百媚千娇,送的人四分五落,两头三绪。” |
sān bǎi wèng jī三百瓮齑 | 指长期以咸菜度日,生活清贫。齑,咸菜。三百瓮,极言其多,一时吃不完。 | 宋·赵与颜《娱书堂诗话》上卷:“旧传一贫士死,见阴更,为言‘当年生,汝有三百瓮齑禄未尽。’” |
sān tiān liǎng tóu三天两头 | 隔一天,或几乎每天。形容经常、频繁。 | 老舍《我这一辈子》:“我三天两头的到这里来巡逻。” |
sān tǔ sān wò三吐三握 | 《史记 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后以“三吐三握”为求贤殷切之典。 | 《史记·鲁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 |
dú shū sān yú读书三余 | 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 《三国志·魏志·董遇传》云:“人有从学者,……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余。” |
jiǔ liú sān jiào九流三教 |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 元 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做子弟的须要九流三教皆通,八万四千傍门尽晓。” |
chóng sān dié sì重三叠四 | 形容多次重复。 | 宋 朱熹《朱子语类》卷一百一十二:“本朝建官重三叠四,多少劳扰!此须大有为后痛更革之。”又卷一百一十八:“经书中所言只是一个道理,都重三叠四说在理,只是许多头面出来。” |
hé dōng sān qiè河东三箧 | 指亡失的书籍。 | 语出《汉书 张安世传》:“上行幸河东,尝亡书三箧,诏问莫能知,唯安世识之,具作其事。后购求得书,以相校无所遗失。” |
yī bù sān yáo一步三摇 | 指人走路摇晃或者悠闲自得的样子。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9回:“嘱咐家丁看门户,他这才一步三摇来到大门。” |
féng rén zhǐ shuō sān fēn huà逢人只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
bù wèn sān qī èr shí yī不问三七二十一 |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5回:“逛窑姐儿的人,倘给老爷查着了,他不问三七二十一,当街就打。” |
sān tuī liù wèn三推六问 |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 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有他娘子将小人告到官中,三推六问,吊拷绷扒,打的小人受不过,只得屈招了。” |
sān gào tóu zhù三告投杼 | 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
sān jiān qí kǒu三缄其口 | 嘴上贴了三次封条。形容言语非常谨慎;或不开口。缄:封;闭。 | 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
sān xiě yì zì三写易字 | 晋葛洪《抱朴子 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后以“三写易字”谓古书传写易致差错。 | 晋·葛洪《抱朴子·遐览》:“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 |
zhòng sān dié sì重三迭四 | 见“重三迭四”。 | |
yī rì sān fù一日三覆 | 同“一日三复”。 | 《孔子家语·弟子行》:“独居思仁,公言仁义。其于诗也,则一日三覆,白圭之玷,是宫绦之行也。”按,《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家语》本此。 |
zhē sān mán sì遮三瞒四 | 谓说话、做事多方掩饰,不爽快。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昨夜怎么他两个一同出来,你且告诉了我,我自有主意,可不要遮三瞒四的。” |
bā nàn sān zāi八难三灾 | 比喻小孩生来多病。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 | 元 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但有些八难三灾,一心斋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