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耳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耳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miàn hóng ěr chì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羞愧、窘迫、激动或发怒而脸色涨红的样子。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29卷:“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于头红耳赤;子文却三仕三已,略无喜愠。”
zhèn ěr yù lóng震耳欲聋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guàn ěr shān qī盥耳山栖盥耳:洗耳朵。比喻隐居不仕。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ěr mù bì sāi耳目闭塞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ěr tīng xīn shòu耳听心受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ěr bìn xiāng mó耳鬓相磨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
ěr hòu shēng fēng耳后生风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ěr gēn qīng jìng耳根清净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圆觉经》上卷:“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ěr mù zhī yù耳目之欲欲:欲望。指耳听眼看,满足于享乐的欲望。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
zhuā ěr sāo sāi抓耳搔腮见“抓耳挠腮”。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sāi ěr tōu líng塞耳偷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wéi shí耳听是虚,眼见为实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星火燎原 跨上新的高度》:“那时我还缺乏理解,但是也晓得大部分同志习惯于‘耳听是虚,眼见为实’,‘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ěr shú néng xiáng耳熟能详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ěr wén mù jiàn耳闻目见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ěr mù gǔ gōng耳目股肱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耳闻不如目见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ěr bù rěn wén耳不忍闻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9卷:“却都是上路逃难来的百姓,哭哭啼啼,耳不忍闻。”
ěr xūn mù rǎn耳熏目染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聪目明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ěr bìn sī mó耳鬓斯磨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一处,耳鬓斯磨,从今一别,纵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
ěr bù lí sāi耳不离腮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fǔ shǒu tiē ěr俯首贴耳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ěr rú mù jí耳濡目及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ěr rǎn mù rú耳染目濡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ěr rú mù rǎn耳濡目染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耳听是虚,眼见是实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ěr wén mù lǎn耳闻目览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唐 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ěr shì mù tīng耳视目听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piāo fēng guò ěr飘风过耳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任你说得舌敝唇穿,也只当做飘风过耳。”
yǎn ěr dào zhōng掩耳盗钟亦作“掩耳盗锺”。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rú léi guàn ěr如雷灌耳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guò ěr zhī yán过耳之言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 过:走过;经过。 耳:耳朵。 之: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 言:言语;言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回: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听信。
xǐ ěr gōng tīng洗耳恭听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ěr biān fēng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
yǎn huā ěr rè眼花耳热两眼昏眩,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唐 李白《侠客行》诗:“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zhuó yīng xǐ ěr濯缨洗耳濯缨:洗涤冠缨;洗耳:不愿与闻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魏书·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fǔ shǒu jí ěr俯首戢耳见“俯首帖耳”。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gōng ěr wàng sī公耳忘私见“公尔忘私”。汉·贾谊《治安策》:“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上之化也。”
zài rén ěr mù在人耳目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明·张岱《奇字问·序》:”近取《左(传)》、《国(语)》、《史记》……诸书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
fǔ shǒu mǐ ěr俯首弭耳见“俯首帖耳”。《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有声,似有乞怜之意。”
ěr lóng yǎn xiā耳聋眼瞎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zhuā tóu wā ěr抓头挖耳形容竭力思索。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谡如见大家都不依,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
ruǎn ěr duǒ软耳朵
xiǎng dāng rán ěr想当然耳耳:而已,罢了。凭主观推断,应该是这样。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qīng ěr ér tīng倾耳而听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qīng ěr dài mù倾耳戴目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戴目:仰视。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dài mú qīng ěr戴目倾耳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qīng ěr xì tīng倾耳细听侧耳留意而听。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拭目:擦了眼睛看;倾耳:侧过耳朵听。形容仔细看听。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qīng ěr zhù mù倾耳注目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qīng ěr shì mù倾耳拭目倾耳:侧着耳朵;拭目:擦眼睛。认真听,仔细看。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宋·陆游《上殿札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
fú shǒu tiē ěr伏首贴耳畏缩恐惧的样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目不忍视,耳不忍闻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康有为《大同书》乙部:“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动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
fù ěr dī yán附耳低言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遂附耳低言道:‘这桩事,除非先如此如此,种下根基,等待他落入我套中,再与你商量后事。’”
yóu xīn hài ěr游心骇耳发人遐想,动人听闻。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sāo ěr chuí xiōng搔耳捶胸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qīng ěr yuè xīn清耳悦心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yòu rú chōng ěr褎如充耳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sāi ěr dào zhōng塞耳盗锺《吕氏春秋 自知》:“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后因以“塞耳盗锺”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shé bì ěr lóng舌敝耳聋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lài yǒu cǐ ěr赖有此耳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féi tóu dà ěr肥头大耳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yán yóu zài ěr言犹在耳话音还在耳边回响。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gé chuāng yǒu ěr隔窗有耳隔着窗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泄漏。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蝴蝶过墙,隔窗有耳,莲花瓣卸,堕地无踪。”
xiù shǒu chōng ěr袖手充耳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清·夏燮《中西纪事·江上议款》:“既不能誓师讨贼,视其力之所能为,则当袖手充耳,姑听命于发踪指示之人。”
dāng ěr biān fēng当耳边风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yǎn ěr dùn zú撧耳顿足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宋·王铚《默记》上卷:“张立于屏风后见之,撧耳顿足。”
yáng yáng yíng ěr洋洋盈耳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chuí ěr xià shǒu垂耳下首犹俯首帖耳,形容驯服听命。宋·陈亮《酌古论·李愬》:“故虽驱而用之,而垂耳下首,卒不敢动。”
zài rén kǒu ěr在人口耳指被人们所称道、传颂清·汪琬《答王进士书》:“相距几千百年,犹昭灼在人口耳。”
liǎn hóng ěr chì脸红耳赤形容感情激动或害羞的样子。萧殷《桃子又熟了》:“没有等翻译同志把所有的问题都提出来,那个美国人竟脸红耳赤地吼起来。”
wā ěr dāng zhāo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mù dá ěr tōng目达耳通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gé qiáng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元·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理,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
liǎng dòu sāi ěr两豆塞耳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qiáng yǒu ěr墙有耳比喻秘密易于外泄。同“隔墙有耳”。语出《诗 小雅 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管子 君臣下》:“古者有二言:墙有耳,伏寇在侧。墙有耳者,微谋外泄之谓也。”
nì ěr lì xíng逆耳利行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kǒu ěr xiāng chuán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口耳相传,或逮后世。”
xǐ ěr gǒng tīng洗耳拱听见“洗耳恭听”。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fù ěr mì tán附耳密谈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茅盾《动摇》:“胡国光远远地看见王荣昌站在一家小杂货铺前和一个人附耳密谈。”
dōng fēng mǎ ěr东风马耳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fù ěr dī yǔ附耳低语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茅盾《幻灭》:“抱素向李克走进一步,附耳低语道……”
luàn rén ěr mù乱人耳目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吴荪甫他们故意造的谣言,乱人耳目!”
hōng léi guàn ěr轰雷贯耳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yōng ěr róu sāi撧耳揉腮见“撧耳挠腮”。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我撧耳揉腮,有口难开。”
niè zú fù ěr蹑足附耳踩人足以示意,附耳说悄悄话。《史记 淮阴侯传》:“汉王大怒,骂曰:吾困于此,旦暮望若来佐我,乃欲自立为王!张良、陈平蹑汉王足,因附耳语曰:汉方不利,宁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为守。不然,变生。”
ěr shì mù shí耳视目食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宋 司马光《迂书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ěr wén mù jī耳闻目击击:接触。亲自听说,亲眼看见。宋·刘克庄《后村全集·回刘汀州书》:“仆不佞,于世之杰士仁人,……皆耳闻目击,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遂得附名骥尾,以诏不朽,岂非幸欤!”
ěr bìn sī mó耳鬓厮磨鬓:鬓发;脸颊两旁靠近耳朵的软发;厮:互相;磨:擦。头靠得很近;耳边的头发互相挨在一起。形容小儿女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情态。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2回:“咱们从小耳鬓厮磨,你不曾拿我当外人待,我也不敢怠慢了你。”
ěr wén bù rú miàn jiàn耳闻不如面见听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实可靠。比喻实际经验的重要。汉朝刘向《说苑 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mǐ ěr shòu jiào弭耳受教弭耳:温驯的样子。形容非常听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ěr mù yī xīn耳目一新听到、看到的跟以前不同;感到新鲜。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北齐 魏收《魏书 河南王传》:“齐人爱咏,咸日耳目更新。”
ěr shí zhī yán耳食之言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闻是虚,眼观为实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ěr mù zhòng duō耳目众多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ěr míng mù xuàn耳鸣目眩眩:眩晕。两耳作响,两眼眩晕。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8回:“忽觉耳鸣目眩,支持不住。”
yán tí qí ěr言提其耳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mù rú ěr rǎn目濡耳染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mǎ ěr dōng fēng马耳东风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汉语词典字典大全在线查字,收录汉字最多最全最专业。

Copyright © 2004-2010 SYSAU.CN 汉语词典大全 All Rights Reserved备案号: 辽ICP备1900284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