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目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mù dá ěr tōng目达耳通 | 形容感觉灵敏,非常聪明。 | 汉·袁康《越绝书·外传记策考》:“噽为人览闻辩见,目达耳通,诸事无所不知。” |
yī yè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挡;泰山:山名。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鹗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泰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 |
mù guāng duǎn qiǎn目光短浅 | 缺乏远见卓识的、只顾眼前利益的性质或状态 |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章:“这位精明的庄稼人思前想后,竟得出了一个目光短浅的结论。” |
kǒu dāi mù dùn口呆目钝 | 见“口呆目瞪”。 | 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 |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蔽:遮盖;泰山:山名。一根手指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mù mí wǔ sè目迷五色 | 迷:迷乱;五色:指各种颜色。眼睛被五彩缤纷的事物所迷惑。形容色彩纷呈;使人眼花缭乱;也形容事物错综复杂;辨不清本质所在。 | 先秦 李耳《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
kuò mù xiāng dài括目相待 | 用不同于以前的新的眼光来看待。 | |
xīn cún mù xiǎng心存目想 | 谓凝目注视,用心思索。 | 唐·白居易《白蘋洲五亭记》:“杨君缄书赍图请予为记。予按图握笔,心存目想,覼缕梗概,十不得其二三。” |
yǐn rén zhù mù引人注目 | 引起别人的注意。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 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十四件大事》:“也有敲锣打鼓,引人注目的。” |
mù dèng kǒu wāi目瞪口歪 | 形容气极时的神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3回:“贾政此时气得目瞪口歪,一面送那官员,一面回头命宝玉:‘不许动!回头有话问你!’” |
nù mù héng méi怒目横眉 | 耸起眉毛,瞪大眼睛。形容怒视的样子。 | 五代 后蜀 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
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 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 宋 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ěr mù bì sāi耳目闭塞 | 比喻少见寡闻,对于世事情况了解甚少。 | |
mù tiāo méi yǔ目挑眉语 | 以眉目挑逗传情。 | 清·王韬《淞滨琐话·魏月波》:“彼此目挑眉语,心许已久,苦不得间。” |
méi mù rú huà眉目如画 | 形容容貌端正秀丽。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为人明须发,眉目如画。” |
ěr mù zhī yù耳目之欲 | 欲:欲望。指耳听眼看,满足于享乐的欲望。 |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 |
ěr wén mù jiàn耳闻目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
ěr mù gǔ gōng耳目股肱 |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耳闻不如目见 |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ěr xūn mù rǎn耳熏目染 |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 |
ěr cōng mù míng耳聪目明 | 聪:听觉灵敏。形容听觉和视觉非常机敏明利。 | 汉 焦赣《易林 临之需》:“重瞳四乳,耳聪目明,普为仁表,圣作元辅。” |
ěr rú mù jí耳濡目及 |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
ěr rǎn mù rú耳染目濡 |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
ěr rú mù rǎn耳濡目染 |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
ěr wén mù lǎn耳闻目览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唐 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
ěr shì mù tīng耳视目听 | 用耳朵看,用眼睛听。三代道家荒唐地认为视听由精神主宰,可以不受器官限制。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仲尼》:“老聃之弟子有亢仓子者,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
mù bù jǐ shì目不给视 | 给:供给。眼睛来不及观赏。形容景物又美又多。 | 宋·周邦彦《汴都赋》:“沉沙栖陆,异域所至,殊形妙状,目不给视,无所不有。” |
mù guāng rú diàn目光如电 | 目光:眼光。目光发亮像闪电。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 | 晋·王嘉《拾遗记•昆吾山》:“焕子佩其一剑,过延平津,剑鸣飞入水。及入水中,但见双龙缠屈于潭下,目光如电,遂不敢前取矣。” |
mù guāng rú jìng目光如镜 | 眼光像镜子一般明亮。 | 宋·邹应龙《鹧鸪天》:“生日到,转精神。目光如镜步如云。年年长侍华堂宴,子子孙孙孙又孙。” |
jí mù yuǎn tiào极目远眺 | 极:尽;眺:望。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 | 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
mù xuàn tóu hūn目眩头昏 | 犹头昏眼花。 | 林语堂《机器与精神》:“这种的枪花,不但是外国人所无,就是中国的宝贝武人耍出来之后,还要弄得外国记者目眩头昏,眼花缭乱。” |
mù shǐ yí lìng目使颐令 | 用眼睛、用下巴指使人。形容自命尊贵,摆大架子。 | 《新唐书 王翰传》:“家畜声伎,目使颐令,自视王侯,人莫不恶之。” |
guāng yào duó mù光耀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采极为鲜明,令人眼花缭乱。 | 《辽史·太祖纪》:“黄龙缭绕……光耀夺目。” |
bì mù sāi cōng闭目塞聪 | 聪:听觉敏锐,这里指听觉。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全不了解。亦作“闭目塞听”、“闭明塞聪”、“闭目掩耳”。 | 汉·王充《论衡·自纪》:“闭目塞聪,爱精自保。” |
máng mù chóng bài盲目崇拜 | 指盲从崇拜别人。 | 梁遇春《醉中梦话(二)》:“屈服于权威的座前已是我们的国粹,新文学家用不着再抬出许多沾尘不染的洋圣人来做我们盲目崇拜的偶像。” |
lín láng chù mù琳琅触目 | 见“琳琅触目”。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
mù kōng yú zǐ目空馀子 | 见“目中无人”。 | |
yáng méi shùn mù扬眉眴目 | 横眉怒目。 |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化出毒龙,口吐烟云,黑天翳日,扬眉眴目,震地雷鸣。” |
héng méi lěng mù横眉冷目 | 愤怒、轻蔑的样子。同“横眉冷眼”。 | 郭澄清《大刀记》第十三章:“现在他又横眉冷目地喝了一声‘走’,更把个张温吓没了真魂。” |
dào lù zhǐ mù道路指目 | 指目:手指而目视。道路上的人用手指着,用眼看着。形容事情十分明显。 | 邹韬奋《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迄今抗战阵营中尚潜伏着若干妥协主和分子,道路指目,当非空穴来风。” |
máng mù lè guān盲目乐观 | 盲:瞎,盲从。指不根据实际情况高兴得太早。 | 徐光耀《平原烈火》:“前一种是不看条件,盲目乐观。” |
zài rén ěr mù在人耳目 | 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 明·张岱《奇字问·序》:”近取《左(传)》、《国(语)》、《史记》……诸书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 |
tóu xuàn mù hūn头眩目昏 | 同“头昏眼花”。 | 明·袁宏道《锦帆集·尺牍》:“连日头眩目昏,呕血数斗,恐逐不能起,未免以墓文累大笔也。” |
chěng huái yóu mù骋怀游目 | 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游目:远眺。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mù kōng yú zǐ目空余子 |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同“目中无人”。 | 马南邨《燕山夜话·交友待客之道》:“如果遇到对方有弱点,就更加盛气凌人,目空余子。” |
jǔ shǒu dài mù举首戴目 | 举:抬起;戴目:仰视的样子。形容望着远处而有所期待或殷切期待。 | 宋·王安石《上田正言书》:“天下举首戴目,属心执事者,难以一二计。” |
mù niú wú quán目牛无全 |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后因以“目牛无全”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 |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
xīn cún mù tì心存目替 | 存:想念;替:废弃。心里虽然想念,但已废弃看望的行动。 | 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 |
qīng ěr dài mù倾耳戴目 | 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戴目:仰视。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
dài mú qīng ěr戴目倾耳 | 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 | 拭目:擦了眼睛看;倾耳:侧过耳朵听。形容仔细看听。 | 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
qīng ěr zhù mù倾耳注目 | 注目:集中视线注意看。原形容权势极大,为众敬畏。后也形容注意力极其集中。 |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夫能使天下倾耳注目者,当权者是矣,故谋能移主,威能慑下。” |
qīng ěr shì mù倾耳拭目 | 倾耳:侧着耳朵;拭目:擦眼睛。认真听,仔细看。表示急切想看到所期待的事物。 | 宋·陆游《上殿札子》:“恭惟陛下龙飞御极之初,天下倾耳拭目之时,所当戒者,惟嗜好而已。” |
zhēng níng miàn mù狰狞面目 | 形容凶恶的相貌。 | 《塞上行·行纪·忆西蒙》:“两个蒙古青年骑快马而来,下马入帐,以狰狞面目,厉声问我要票。” |
lǎng mù shū méi朗目疏眉 | 朗:明亮;疏:疏朗。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形容眉目清秀。 | 《南史·陶弘景传》:“神仪明秀,朗目疏眉。” |
jǔ mù wú qīn举目无亲 | 举目:抬头看。抬头张望;没有一个亲人。形容人生地疏、孤独无依。 | 唐 薛调《刘无双传》:“四海之广,举目无亲戚,未知托身之所。” |
jǐ zhǐ nǔ zhāng戟指怒目 | 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 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mù bù xiá gěi目不暇给 |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 清·吴璿《飞龙全传》序:“于是检向时所鄙之《飞龙传》,为之删其繁文,汰其俚句,布以雅训之格,间以清隽之辞,传神写物,尽态极妍,庶足令阅者惊奇拍案,目不暇给矣!” |
méi mù chuán qíng眉目传情 | 用眉眼的活动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情意。常用来形容用眼色表示爱情。参见“眉来眼去”。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只你那眉眼传情未了时。” |
yuè xīn yú mù悦心娱目 | 悦:愉快,喜悦。使眼睛感到舒适,使心情感到欢娱。指看见美好的事物感到身心愉快。 | 清·郑燮《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书》:“吾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自尔利科名,厚福泽。” |
qián mù hòu fán前目后凡 | 目:细目;凡:概略。《春秋》的一种笔法,一件事在文中重复出现,对前者详加说明,后者概略叙述。 | 《公羊传·僖公五年》:“秋八月,诸侯盟于首戴。诸侯何以不序?一事而再见者,前目而后凡也。” |
chù mù tòng xīn触目恸心 | 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 南朝·梁武帝《追赠张弘籍诏》:“朕少离苦辛,情地弥切,虽宅相克成,辂车靡赠,兴言永往,触目恸心。” |
gāng jǔ mù zhāng纲举目张 | 纲;鱼网上的总绳;比喻事物的主干部分。目:网眼;比喻事物的从属部分。比喻抓住事物的关键;就可以带动其他环节。也比喻条理分明。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用民》:“壹引其纲,万目皆张。”汉 郑玄《<诗谱>序》:“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 |
mù bù rěn shì,ěr bù rěn wén目不忍视,耳不忍闻 | 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康有为《大同书》乙部:“若将其坑降之迹演以杂剧,累一月描写之,当无人不恻动其心,哀矜涕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矣。” |
mù dèng kǒu jié目瞪口结 | 同“目瞪口呆”。 | 王以仁《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杭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 |
cuǐ càn duó mù璀璨夺目 | 璀璨:美玉发光。光辉灿烂耀人眼睛。 | 宋·周密《武林旧事》第三卷:“玉山宝带,尽壁寸珠,璀璨夺目。” |
fán xīn juàn mù烦心倦目 | 烦:烦躁,烦恼;倦:厌倦。烦闷的心情,倦怠的眼睛。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穴。” |
bǐ mù lián zhī比目连枝 | 比目:比目鱼,传说仅一眼,须两鱼并游;连枝:连在一起的树枝。比喻形影不离的情侣和朋友。 | 元 贾固《醉高歌过红绣鞋 寄金莺儿》:“乐心儿比目连枝,肯意儿新婚燕儿。” |
xīn kāi mù míng心开目明 | 犹心明眼亮。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常传》:“闻陛下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憾。” |
zhòng mù gòng dǔ众目共睹 |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亦作“众目共视”、“众目具瞻”。 | 宋·何尚之《答宋文帝赞扬佛教事》:“且观世大士所降近验,并即表身世,众目共睹,祈求之家,其事相继。” |
mù dèng xīn hài目瞪心骇 | 见“目眐心骇”。 | 《轰天雷》第十回:“当时土木工匠们弄得目瞪心骇,不知所为,都停着工看。” |
rě rén zhù mù惹人注目 | 惹:招惹,引起。引起别人的注意。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9回:“又怕衣服不合时令,未免惹人注目,也且炎热难当,却不敢再走闹市。” |
jí mù sì wàng极目四望 | 极:尽;极目:用尽目力远望。指尽眼力所及眺望四方。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人在室中,极目四望,则见城堡。” |
mù tiǎo xīn zhāo目挑心招 | 挑:挑逗;招:指勾引。眉目传情,心神招引。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揄长袂,蹑利屐,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 |
mù jiāo xīn tōng目交心通 | 以眼色传情,心中相互沟通。 | 宋·无名氏《鬼董》第二卷:“卜居西湖,邻邸有白衣少妇来寓,艳冶而慧,始见犹自匿,稍久,目交心通。” |
mù zhī yǎn jiàn目知眼见 | 亲眼所见。形容熟悉了解。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放着恁般目知眼见的倒不嫁,难道到在那些酒包饭袋里去搜觅?” |
yóu mù chěng guān游目骋观 | 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 汉·蔡邕《汉津斌》:“于是游目骋观,南援三州,北集京都。” |
mù bù shí shū目不识书 | 谓读书很少或没读过书;不甚识字或不识字。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第16卷:“目不识书,而能口占作诗,颇有才思。” |
yáng méi shùn mù扬眉瞬目 | ①犹横眉怒目。②一举眉,一转眼。形容时间极短。③倾心注目。④沾沾自喜貌。 | 《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行如奔电,骤如飞旋,扬眉瞬目,恐动四边。” |
mù yuān xīn wǎng目眢心忳 | 犹言泪竭神伤。形容悲痛之甚。 | 清·恽敬《祭张皋文文》:“四瀛茫茫,日月何遒,目眢心忳,已矣谁俦。” |
huī huáng duó mù辉煌夺目 | 夺目:耀眼。形容光彩耀眼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二回:“只见四壁排列的,都是周彝商鼎,奇巧玩物,辉煌夺目。” |
mǎn mù chuāng yí满目疮痍 | 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
yóu mù chěng huái游目骋怀 |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shuǎng xīn huō mù爽心豁目 | 心神爽朗,眼界开阔。 | 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一遇白描处,即爽心豁目,情余于文。” |
jīn gāng nù mù金刚怒目 | 金刚:旧时寺院山门内的四大天王塑像;俗称四大金刚。形容面目威猛可怕。原作“金刚努目”。 | 宋 庞元英《谈薮 薛道衡》:“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
mù dāi kǒu zā目呆口咂 | 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
mù zhì shǒu yíng目治手营 | 亲眼观察,亲手试验。 | 严复《天演论·导言》:“先后间出,目治手营,穷探审论,知有生之物,始于同,终于异。” |
chù mù jǐng xīn触目警心 | 看到某种情况,心中引起警觉。 | 清·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第六章一》:“如为子而必诚于孝,触目警心,自有许多痛痒相关处。” |
chù mù jǐng xīn触目儆心 |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为儆戒。 | 清·林则徐《拿获行动盗犯袁溃等审明定拟折》:“并将各犯首级在于上下游干革命枭示,俾各触目儆心。” |
mù bù xiá jiē目不暇接 | 暇:闲暇;接:接收。可看的东西太多;眼睛都忙得看不过来了。 | 清 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之二》:“见其扬翬振彩,倏来倏往,目不暇给。” |
zhòng suǒ zhǔ mù众所瞩目 | 瞩目:注视。为大家所注视。 | 克非《春潮急》:“最近在这块小天地里,虽然又成了众所瞩目的人物,但到底还没经历过大场面,主持过像今天这样上百人的会议。” |
chēn mù qiè chǐ瞋目切齿 | 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史记·张仪列传》:“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
chēn mù àn jiàn瞋目案剑 | 瞋目:瞪大眼睛;案:通“按”,握住。瞪圆双眼,握着宝剑。形容带剑者怒目圆睁的样子。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郦生瞋目案剑叱使者曰:‘走!’复入言沛公,吾高阳酒徒也。” |
bō kāng mǐ mù播糠眯目 | 撒播糠秕眯住别人的眼睛。比喻外物虽小,但造成的危害却很大。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夫播糠眯目,则天地四方易位矣。” |
mù zhēng kǒu dāi目怔口呆 | 同“目瞪口呆”。 | 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
mù pàn xīn sī目盼心思 | 盼:看。眼睛顾盼,心中思念。形容十分思念。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余庆记·深闺幽思》:“你那里好风光,目盼心思,时刻何曾放。” |
mù bù xié shì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清 李汝珍《镜花缘》:“都是目不斜视,俯首而行。” |
mù nì ér sòng目逆而送 | 逆:迎。目逆:眼睛迎着当面走过来的人。眼睛注视着迎来,注视着送走。形容对所见的人十分关注或敬佩。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桓公元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
chù mù xīng tàn触目兴叹 |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 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