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不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iè píng zhī zhì,shǒu bù jiǎ qì挈瓶之智,守不假器 | 挈瓶:汲水用的小瓶。仅有一点挈瓶汲水的浅薄见识就能守住汲器不外借。比喻慎其所有,忠于职守。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田豫传》:“夫挈瓶之智,守不假器。吾既受之矣,何不急攻乎?” |
yī kǒu bù néng zhuó liǎng chí一口不能著两匙 | 匙:汤匙。一张嘴同时要吃两把汤匙里的食物。比喻贪多。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
pín jiàn bù yí贫贱不移 | 移:改变。不因生活贫困、社会地位低下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形容意志坚定。 | 《孟子 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chū shēng zhī dú bù wèi hǔ初生之犊不畏虎 | 比喻阅世不深的青年人敢说敢干,无所畏惧。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刚吃过早饭,人马全都汇齐,有些人震于闯王和李过的威名,不免惊惶,但有些人好像初生之犊不畏虎,磨拳擦掌地等待厮杀。” |
yī qù bù fù fǎn一去不复返 | 复:重复。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也形容事物已成过去;不再重现。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刺客列传》:“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ài bù shì shǒu爱不释手 | 释:放开。喜爱到不肯放手。 | 清 孙道乾《小螺庵病榻忆语》:“小暑日,王叔眉学博自武林归,以娱园主人画团扇相赠……儿起坐桃笙上,爱不释手。” |
liú dé qīng shān zài,bù chóu méi chái shāo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 比喻只要基础或根本还存在,暂时遭受损失或挫折无伤大体。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
yǔ bù jīng rén语不惊人 | 语:言语,也指文句。语句平淡,没有令人震惊的地方。 | 唐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ōu niǎo bù xià鸥鸟不下 | 鸥鸟不愿飞下来。比喻察觉他人将伤害自己,加倍防范。 |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黄帝》:“海上之人好沤鸟者,每旦之海上,从沤鸟游,沤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明日之海上,沤鸟舞而不下也。” |
yī qù bù fǎn一去不返 | 返:回来。一去就不再回来了。 | 梁遇春《寄给一个失恋人的信(二)》:“看着青春的易逝,才觉得青春的可贵,因此也更想能够在这一去不返的瞬间里得到无穷的快乐。” |
wén sī bù dòng纹丝不动 | 一点也不动。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 |
xiù cái bù chū mén,néng zhī tiān xià shì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 清·吴趼人《俏皮话·驴辩》:“然则秀才们,看得两卷书,何以便要说:‘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
ào bù kě zhǎng敖不可长 | 敖:通“傲”,傲慢。傲慢之心不可以滋长。 |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
bù kě xū yú lí不可须臾离 | 须臾:片刻。一会都不能离开。形容至关重要 |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者也,可离非道也。” |
xíng bù gù yán行不顾言 | 顾言:顾及自己所说的话。为人处事不守信用。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 |
jié ào bù xùn桀傲不驯 | 同“桀骜不逊”。 | 储安平《在塔里木河的下游》:“就在这蜿蜒的沙山脚下,流着来自千里以外,历史上久享盛名的这条旷达、豪壮的、同时也是桀傲不驯的塔里木河。” |
zhī zhǐ wéi zhī zhī,bù zhī wéi bù zh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 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 | 《论语 为政》:“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àn nà bù zhù按捺不住 |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
zài bù qí rán再不其然 | 犹言再不然。 | |
yuán yuán bù jué源源不绝 | 源源:水流不断的样子。形容接连不断。 | 《孟子 万章上》:“欲常常而见之,故源源而来。” |
wén qí fú bù qí文齐福不齐 | 文:文采;齐:全。文才足够崭露头角,可是命运不济。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
yáo bǎi bù dìng摇摆不定 | 指心意犹豫不决,来回变化。 | 周恩来《现时政治斗争中之我们》:“小资产阶级也常摇摆不定,只有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 |
rén shì bù zhī人事不知 | 见“人事不省”。 | 《红楼梦》第一二○回:“宝钗哭得人事不知。” |
ài bó ér qíng bù zhuān爱博而情不专 | 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 唐·韩愈《与陈给事书》:“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
yì bù qǔ róng义不取容 | 取容:讨好。为追求正义而不取悦于人。指人刚直不阿。 | 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 |
bèi ér bù yòng备而不用 | 备:准备。准备好而暂时不用;以应急需。 | 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虽说备而不用,到得那时候,听凭兵丁造一句谣言,开上几排枪,那人可就死了不少。” |
yī dòng bù dòng一动不动 | 指静止不动或懒得活动。 | 王朔《浮出海面》:“我继续一动不动地凝视他们,这对可怜的情人实在无法保持冷静,松开嘴,忿忿地起身走了。” |
shuǐ xiè bù lòu水泄不漏 | 犹言滴水不漏。形容说话慎密。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小小国都,城不高,池不深,被三国兵车,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城内好王害怕。” |
zú bù kuī hù足不窥户 | 同“足不出户”。 | 茅盾《子夜》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
áng áng bù dòng昂昂不动 | 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形容目中无人,十分傲慢的样子。 | 楚剧《葛麻》第一场:“见了员外,昂昂不动,岂不是丢了一个揖?” |
āo tū bù píng凹凸不平 | 形容平面上有凸出和凹进的地方。 | 方志敏《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道路是凹凸不平的,柴屑粪渣,零零散散地散布在路上。” |
bù dǎ bù chéng qì不打不成器 | 打:打磨,打造。不打造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比喻不教育就不成材,没出息。 | 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这孩子性子野,你不要姑息他,打、骂都可以,就是不要将就他。不打不成器……” |
lǘ tóu bù duì mǎ zuǐ驴头不对马嘴 | 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同“驴唇不对马嘴”。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2回:“陈正公听了这些话,驴头不对马嘴,急了一身的臭汗。” |
quē yī bù kě缺一不可 | 少一样也不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回:“林冲道:‘只今番克敌制胜,便见得先生妙法。正是鼎分三足,缺一不可,先生不必推却。’” |
tōng tuō bù jū通脱不拘 | 通脱:放达不拘小节;不拘:不受限制。形容放达而不受礼法和世俗偏见的束缚。 | 叶圣陶《微波》:“你从前那么通脱不拘,大家都称赞。” |
hǎi bù yáng bō海不扬波 | 比喻太平无事。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道不拾遗,由在上有善政;海不扬波,知中国有圣人。” |
què yī bù kě阙一不可 | 两种以上因素中,缺少哪一种也不行。 | |
jī bù kě shī,shí bù zài lái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指时机难得,必需抓紧,不可错过。 | 《旧五代史 晋书 安重荣传》:“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máng rán bù jiě茫然不解 | 茫然迷惘的样子。指对某事不理解。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 |
wéi bó bù xiū帷薄不修 | 帐薄:帐幔和帘子,古代用以障隔内外;修:整饬。男女不分,内外杂沓。指家庭生活淫乱。 | 西汉 贾谊《新书 阶级》:“坐污秽男女无别者,不谓污秽,曰:‘帷薄不修。’” |
jī bù róng fā机不容发 | 比喻时机紧迫。 | 清·魏源《默觚·治篇》:“事变之来,机不容发,事后追悟,与不悟同。” |
lǐ bù shèng cí理不胜辞 | 道理不能胜过文辞。指由于不善于推理立论,尽管文辞丰富多彩,道理并不充分。 | |
gāo bù chéng dī bù jiù高不成低不就 | 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 | 宋 陈师道《宿柴城》诗:“起倒不供聊应俗,高低莫可只随缘。” |
yī bù zuò,èr bù xiū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 |
yī bù yā zhòng,bǎi bù suí yī一不压众,百不随一 | 少数敌不过多数。 | |
yī sī bù wěn一丝不紊 | 一点儿也不乱。形容极有条理。 | 老舍《神拳》第二幕:“我服了,万没想到你会这么细心,井井有条,一丝不紊。” |
yī bù niǔ zhòng一不扭众 | 一个人难违反众人的意见。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细想了想,这事不但无法,而且有理;料是‘一不扭众’,只得点头依允。” |
yī sī bù luàn一丝不乱 | 一点也不紊乱。形容布置或收拾得非常整齐。 | |
yī sī bù xiàn,dān mù bù lín一丝不线,单木不林 | 一根丝不能织成线,一棵树不能形成林。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这福儿一丝不线,单木不林,也觉读的慢懈。” |
yī sī bù gǒu一丝不苟 |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
wǎn jíe bù bǎo晚节不保 | 晚节:指晚年的节操。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 | 宋·杨万里《清虚子此君轩赋》:“愿坚晚节于岁寒。” |
yī dīng bù shí一丁不识 |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 《旧唐书 张弘靖传》:“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弓,不如识一丁字。” |
yī gè bā zhǎng pāi bù xiǎng一个巴掌拍不响 | 比喻事情不会是单方面引起的。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
yī bū zuò,èr bù xiū一不做,二不休 | 原意是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 | 唐 赵元一《奉天录》第四卷:“光晟临死而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
yī sī bù guà一丝不挂 | 原为佛家语;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现形容赤身裸体。 | 宋 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 |
pò làn bù kān破烂不堪 | 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一时风气大变,没有一个不是穿的极破烂不堪的。” |
bù dé yào lǐng不得要领 | 要领:要点。抓不住事物的要点和关键。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
chū dí bù yì出敌不意 | 指行动出于敌方意料。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八章:“不如让我去,出敌不意,拦腰插一拳,也许能够把敌阵冲乱。” |
bù duàn rú dài不断如带 |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 | 《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 |
bù guǎn bù gù不管不顾 | 指对人不照料,也指举动莽撞,不顾别人。 | |
bù wàng gù jiù不忘故旧 | 故旧:旧交、旧友。不忘记老朋友。 | 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四折:“多谢大王不忘故旧。” |
zhāo jià bù zhù招架不住 | 抵挡不了或没有力量再支持下去。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8回:“姚天君招架不住,掩一锏,望内便走。” |
zhí rèn bù huì直认不讳 | 直截了当承认,毫不回避隐瞒。 | 中国近台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马子畦一犯即现获之黄福诡名,亦经质讯明确,直认不讳。” |
mián mián bù duàn绵绵不断 | 绵绵:延续不绝的样子。接连不断,一直延续下去。亦作“绵绵不息”、“绵绵不绝”、“绵延不绝”。 |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天色灰蒙蒙的,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 |
qiān gǔ bù xiǔ千古不朽 | 谓永远流传,不会磨灭。 | 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谁肯以千古不朽之名人,抑之使出时流下。” |
qún ér bù dǎng群而不党 | 群:合群。与众合群,不结私党。 | 《论语·卫灵公》:“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
shí bù chōng cháng食不充肠 | 见“食不充饥”。 | 唐·元稹《同州刺史谢上表》:“臣八岁丧父,家贫无业,母兄乞丐以供资养,衣不布体,食不充肠,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
dào bù jǔ yí道不举遗 | 同“道不拾遗”。 | 《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
jì bù xuán kuǐ计不旋跬 | 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 | 《新唐书·孙伏伽传》:“陛下举晋阳,天下响应,计不旋跬,大业以成。” |
bù xí dì tǔ不习地土 | 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 | 《南史 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
àn shì bù qī暗室不欺 | 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 隋王荣暨妻刘氏墓志》:“暗室不欺,托生安养。” |
liú zhōng bù fā留中不发 | 皇帝把臣下的奏章留在宫禁中,不交议也不批答。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武后临朝,心中郁闷,曾三上封章,劝其谨守妇道,迎主还朝,武后俱留中不发。” |
xīn yǒu yú ér lì bù zú心有余而力不足 | 心里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
āi ér bù shāng哀而不伤 | 哀:悲哀;伤:伤害;妨害;悲痛过分。①感情适度;悲哀而不过度伤心。后用来形容诗歌;音乐等含优雅哀调;却又感情适度而不过分;具有中和美。②比喻言行适度或无伤大雅。 | 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cún ér bù yì存而不议 | 存:保留;议:讨论。指把问题保留下来,暂不讨论。 | 唐·独孤及《仙掌铭并序》:“后代揭厉于玄踪者,聆其风而骇之,或谓诙诡不经,存而不议。” |
bǎi bù wéi duō,yī bù wéi shǎo百不为多,一不为少 | 指难得的好人或好东西。 | 《南史 任昉传》:“褚彦回尝谓遥曰:‘闻卿有令子,相为喜之。所谓百不为多,一不为少。’由是闻声藉甚。” |
mí ér bù fǎn迷而不反 | 迷路后不知回来。比喻犯了错误不知改正。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若偷安旦夕,迷而不反,大兵一发,玉石皆碎。” |
bù kě míng zhuàng不可名状 | 名:说出;状:形容。不能用语言来形容。 |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
cuì ér bù jiān脆而不坚 | 脆弱而不坚实。形容虚有其表。 |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
gōng gāo bù shǎng功高不赏 | 功:功勋,功业。赏:赏赐。功劳极大,无法赏赐。形容功劳之大。 |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
jī bù xiāng néng积不相能 |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 |
yán bù yóu zhōng言不由衷 | 由:从;衷:内心。话不是从内心发出来的;即说的话不是出于真心实意;指心口不一。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
qián yán bù dā hòu yǔ前言不搭后语 |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六章:“四科长急得前言不搭后语地说:‘701,不是我!’” |
wú shī bù kě无施不可 | 用在任何地方均甚得当。 | 宋·欧阳修《六一诗话》:“退之笔力,无施不可,而尝以诗为文章末事。” |
bù kě dòng yáo不可动摇 |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
bù guò ěr ěr不过尔尔 | 尔尔:如此如此。不过如此而已。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浪游记快》:“其红门局之梅花,姑姑庙之铁树,不过尔尔。” |
bù xí shuǐ tǔ不习水土 | 习:习惯,适应。指不能适应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周瑜传》:“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 |
bù gēn zhī lùn不根之论 | 根:根据;论:言论。没有根据的言论。 | 《汉书 严助传》:“朔、皋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
lǎo bù xiǎo shì老不晓事 | 年老而不明白事理。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植益内不自安”注:“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
míng bù xū dé名不虚得 | 谓盛名非凭空取得。 | 唐·孟綮《本事诗·高逸》:“杜凝睇良久,曰:‘名不虚得,宜以见惠。’” |
cháng è bù quān长恶不悛 | 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左传 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
xié bù fàn zhèng邪不犯正 | 亦作“邪不伐正”。谓邪妖之法不能压倒刚正之气。 | 唐·刘束《隋唐嘉话》中卷:“臣闻邪不犯正,若使咒臣,必不得行。” |
bù huì zhī lù不讳之路 | 指忠言直谏之路。 | 《后汉书 安帝纪》:“间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方正,远求博选,开不讳之路,冀得至谋,以鉴不逮。” |
bù bái zhī yuān不白之冤 | 白:弄清楚;弄明白;冤:冤枉;冤屈。指无法辩白或无处申诉而被迫忍受的冤枉。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
jiù de bù qù xīn de bù lái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 旧的没有了,只好被迫去买新的,坏事变成了好事。 | 洪放《秘书长·二》:“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总要发展的啊。” |
shì fēi bù fēn是非不分 | 分辨不出正确与错误。 | 西汉·刘安《淮南子·修务训》:“正领而诵之,此见是非之分不明。” |
shān bù zhuàn shuǐ zhuàn山不转水转 |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20章:“山不转水转。他把根扎牢了,到时其它事说不定都可以解决……” |
bù ān qí shì不安其室 | 指已婚妇女又乱搞男女关系。 | 《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
hǎo shì bù chū mén,è shì yáng qiān lǐ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扬千里。” |
jué bù dài shí决不待时 | 谓对已判死刑的重犯不待秋后而立即执行。封建时代处决死囚多在秋后,但案情重大者可立即处决,故谓。 |